南海学刊

迎接党的二十大专栏

  • 我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历史逻辑及经验启示

    刘晓青;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两山”关系的演变、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三个维度,可以概括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历史进程,总结得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宝贵经验:必须始终坚持党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全面领导,敢于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作斗争,统筹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推动制度体系建设;要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努力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2022年05期 v.8;No.33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碳中和背景下岛屿经济体的蓝碳发展逻辑与路径

    王胜;

    气候变化及其治理困境为岛屿经济体带来了一系列生态、安全及经济发展的挑战,岛屿经济体迫切需要探索治理之道。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球气候治理的新趋势,为岛屿经济体参与全球碳合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岛屿经济体丰富的蓝碳资源是其参与全球碳中和进程的最大资源优势,促进蓝碳发展是其统筹气候治理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岛屿经济体要提升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推动蓝碳相关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国际蓝碳市场机制建设。中国应切实加强与岛屿经济体在蓝碳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蓝色伙伴关系以及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2022年05期 v.8;No.33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哲学研究

  • 评阿尔都塞与刘易斯的论战及其阿尔都塞理论实质

    王雨辰;

    刘易斯与阿尔都塞关于马克思思想发展上是否存在“断裂”性以及马克思主义是否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和反历史主义的命题的争论,引发了1972至1974年间英国马克思主义者在《今日马克思主义》杂志上的评论,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这场争论一方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阵营在如何评价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上的巨大分歧,另一方面也显示了阿尔都塞理论的巨大影响和理论效应。要正确评价阿尔都塞理论的得失与理论实质,必须联系阿尔都塞理论探索所处的政治背景与理论局势,必须把握阿尔都塞理论探索的目的和主题。

    2022年05期 v.8;No.33 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

  • 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省投资效率及其空间格局研究

    符蕾;张林涛;蔡潇;

    海南省作为我国内地第一个自由贸易港,其投资效率的改善和产业持续向好发展,对于形成具有示范、复制、推广效应的制度创新“试验田”和建设最高开放形态的自由贸易港经济体系至关重要。通过构建投资效率测度指标体系,采用2009—202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DEA“静态”与“动态”模型,全面测度海南省投资效率的情况。结果表明:DEA静态测度下,海南省投资的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偏低,纯技术效率较高,各市县差异较大;DEA动态测度下,全省的投资全要素生产率大致呈现“逆L型”的发展趋势,“两小一大”高峰特征表明长期以来海南省投资效率提升主要靠外在政策推动;此外,各市县的投资效率空间格局呈负相关且演变趋势较为明显。

    2022年05期 v.8;No.33 2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海南终身教育:现状、实证分析及实现路径

    张艳敏;

    终身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赋予海南新的使命,而教育是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开放的十大领域之一。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从终身教育认知、需求及立法等方面了解海南终身教育发展现状,进而提出海南终身教育发展的实现路径为加强终身教育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终身教育督导制度及经费投入机制,构建开放共享的信息化终身教育体系以及营造终身学习社会氛围,推动国际化融合发展。

    2022年05期 v.8;No.33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东坡文化研究

  • 博通包容 艺为人生——苏轼的艺术批评理论

    毛宣国;

    苏轼在宋代艺术批评各个领域都得风气之先,他的艺术批评理论的产生与其独特的人生感悟和情怀相关。从苏轼书画论的“文人画”论以及“形神”“无法之法”“诗画一律”几个命题来审视,苏轼艺术批评理论体现出博通包容、在艺术审美方面不拘常见、勇于创造的特点,同时又始终坚持艺术为人生、艺道即人生的理念,使其艺术批评观念成为其人生、思想、情怀、人格精神的写照,所以能超越一般的艺术创作技巧和经验的探讨,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艺术批评史上独树一帜,产生深远的影响。

    2022年05期 v.8;No.33 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海上丝绸之路

  • “海洋命运共同体”:全球海洋治理的价值向度

    魏建勋;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国曾提出的全球海洋治理理念的总结和升华,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其具有规范价值,能够化解二元利益悖论;具有行为价值,能够凝聚全球海洋治理合力;具有系统价值,从而推进海洋综合治理;具有动力价值,进而推动海洋可持续性发展。该理念对于化解当前全球海洋治理的困境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调动各类治理主体的积极性;系统治理各类全球性海洋议题;推进治理理念、机制、行动的创新。

    2022年05期 v.8;No.33 5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陆海统筹研究的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李志勇;郭庆宾;

    陆海统筹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从文献计量学视角,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8—2021年陆海统筹的发文量、高被引文献、发文作者所在单位、关键词等进行分析和可视化探索,发现陆海统筹的研究热点可分为陆海统筹的发展策略研究、陆海统筹的重点领域研究两大类共五个小类。今后,可从陆地和海洋耦合协调的角度、海域资源开发的成本及技术进步、陆海统筹具体实施路径的措施与制度设计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

    2022年05期 v.8;No.33 7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 “大侨务”观引领下的东南亚侨务公共外交发展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刘汉军;

    海南是中国著名侨乡,东南亚是琼籍华侨华人的富集之地。在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探讨如何以“大侨务”观的新发展理念推动海南东南亚侨务公共外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南东南亚侨务公共外交是基于之前的东南亚侨务工作发展而来的。海南东南亚侨务工作在向侨务公共外交转变的过程中,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也存在着不足与问题。为此,海南有必要在“大侨务”观的引领下,从五个方面加强新时期的东南亚侨务公共外交建设,更好地服务于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海南的发展。

    2022年05期 v.8;No.33 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南海历史文化

  • 论20世纪3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领海法令的颁布及对海洋权益的维护

    郭渊;

    南京国民政府对领海法令的制定与颁布,是在东南沿海面临日益严重的侵渔形势,社会各界要求保护海洋权益呼声不断高涨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国际社会领海制度的发展,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南京国民政府对海洋制度的思考与建设。海军、财政、外交、内政以及参谋本部等相关部门在多次协商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领海界限和缉私范围的草案。南京国民政府经过权衡,最终制定并颁布了三海里领海、十二海里缉私范围的法令。这些措施促进了中国海洋制度的建设,有益于海洋权益的保护,但由于该法令缺乏可操作性等原因,致使中国沿海权益受损的情况依然如故。

    2022年05期 v.8;No.33 9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海南陵水疍民“更路簿”初探

    赵家彪;

    陵水疍民“更路簿”在众多的研究著作中较少提及,现藏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的冯安泰(已故)“广东省辖内流水簿”和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的梁华欢“更路簿”,同属陵水疍民“更路簿”。疍民“更路簿”是海南渔民“更路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南海及海南岛周边海域的气象、礁石、地貌等提供珍贵的资料支持,对建设海洋强国、维护南海权益、保护和传承海南疍民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22年05期 v.8;No.33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海南历史文化

  • 《萨维纳的临高语词汇》中的问题与错误

    辛世彪;

    除了对临高语韵母及连读变调等无法准确辨识的系统性错误之外,《萨维纳的临高语词汇》还存在一些零星错误和问题,具体表现在标音、记词和释义等方面。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发音人提供的临高语说法不地道,解释不够准确;二是萨维纳本来记音有误,对词义也有误解;三是奥德里古尔在标音字母转换和音标辨认方面出错;四是排版时误排。至于汉语本字辨认,萨维纳和奥德里古尔都有错误。

    2022年05期 v.8;No.33 11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 丘濬礼乐思想中的政治伦理意蕴——以《大学衍义补》为中心的考察

    王敬华;叶晓静;

    丘濬是明代政治思想家。《大学衍义补》是其倾尽毕生精力完成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被誉为“集儒家治国平天下言论之大成”。书中对礼乐问题非常重视。丘濬将“明礼乐”定位为“治国平天下之要道”,并把“明礼乐”归属于传统儒家的“德治”内容,指出了“详于政刑而略于礼乐”的不足,论证了“礼”与“乐”的辩证关系和“礼乐”的精神内涵。他还详细论述了“礼仪之节”,即礼仪的要义和基本内涵;从可操作层面提出了“乐律之制”,即“乐”的政治伦理功能、最高境界和“乐”的制作原则与方法等。丘濬礼乐伦理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总结与完善,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22年05期 v.8;No.33 129-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