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学刊

自由贸易区与自由贸易港

  • 欧盟规制外国补贴的反垄断动因与中国应对

    裴轶;韦武;

    为防止外国补贴扭曲内部市场,欧盟将外国补贴纳入反垄断法考量。欧盟《外国补贴条例》以公平竞争为核心,采用了反垄断法意义上的市场扭曲作为审查标准,构建了一般审查、经营者集中审查和公共采购审查机制,实现了事前、事后的全链条监管。此举使企业需要接受多重审查,加重了企业经营负担,存在主观滥用执法权力之嫌。欧盟此举使中国面临多重挑战,中国应多层面积极予以应对:引导企业做好风险评估,选择恰当的投资方式,接受审查时充分利用利益平衡测试;优化补贴的设计和发放,加强对补贴政策的公平竞争审查,做好风险规避;加强与欧盟经贸磋商,利用WTO机制,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维护国家利益。

    2025年03期 v.11;No.49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 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三亚经济圈协同联动发展路径研究

    夏锋;杨东琛;

    三亚经济圈作为海南自贸港“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引领效应”、产业发展协同配合“乘数效应”、生产要素便利获取“带动效应”、政务服务同城联办“溢出效应”逐步显现。但相比国内一体化程度较高地区,三亚经济圈建设还面临一些问题,需抓住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重要时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土地利用、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社会政策、统一环境保护、统一重要资源开发”的发展思路,短期和中长期相结合,先易后难,发挥基础设施协同的突破作用、产业布局协同的先导作用、要素获取协同的增效作用、政务服务协同的保障作用,分步骤分阶段推进三亚经济圈协同联动发展。

    2025年03期 v.11;No.49 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 海南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和突破口——基于对跨境人民币的观察

    涂永红;陈昭晶;

    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国际使用规模持续增长,人民币的国际货币职能日益凸显。企业是跨境人民币的需求方和直接参与者,其行为与决策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深远影响。基于企业调查问卷资料,深入剖析微观市场主体使用跨境人民币的动机、业务场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在稳慎扎实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海南自贸港作为中国高水平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可从四个方面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一是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拓宽人民币跨境使用渠道;二是强化区域合作,提升人民币区域影响力;三是借助数字人民币试点,创新跨境支付模式;四是政银企携手共进,实现跨境人民币业务新突破。

    2025年03期 v.11;No.49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南海政治法律

  • 回归地缘政治视角:欧洲智库对南海问题的认知评析(2019—2023年)

    蔡艺生;杨宇航;

    欧洲智库在欧盟“地缘政治转向”背景下,通过“语义重构、符号生产和权力传导”三位一体的认知建构模式,将南海问题塑造为全球海洋秩序博弈的焦点场域。以批判性话语分析与政策网络理论为框架,系统解构2019—2023年欧洲16家主流智库涉南海文本,揭示其认知逻辑的深层矛盾。研究表明,欧洲智库的南海叙事本质是西方海洋霸权逻辑的当代投射,其认知偏见根植于欧洲中心主义的认知惯性,实为西方中心主义全球治理模式失效的缩影。对此,中国需跳出“辩诬与对抗”的传统路径,推动“文明叙事、规则创新和利益共享”,为全球海洋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2025年03期 v.11;No.49 3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 “千友零敌”:大国竞争视域下印度尼西亚海洋秩序观探析

    李德杰;

    在大国竞争的新形势下,印度尼西亚形成了以认知自觉为导向、以“千友零敌”为理念的海洋秩序观。在海洋治理规范、海上安全机制、海事共同价值等秩序性问题方面,这一理念彰显了印度尼西亚致力于以东盟为核心、发挥大洋支点作用、倡导“印太合作”的秩序自觉。这一秩序观形成于大国竞争背景下印度尼西亚海上行为诉求所面临的结构性制约,即海上中等强国的实力两难,体现为地区领导追求与安全力量不足的矛盾、海洋强国建设与东盟陆权传统的错位以及“自由积极”原则受西方海权优势的影响。总体而言,在“千友零敌”的海洋秩序自觉的指引下,印度尼西亚的海洋事务话语权得以显著提升,但其在大国海上竞争中的“二元结构”困境也日益明显,并对周边其他国家的海洋战略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5年03期 v.11;No.49 4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海洋治理专题

  • 海洋环境跨域治理的阻滞与推进——基于浒苔问题的分析

    崔野;

    以浒苔问题为代表的跨域性海洋环境问题已对我国的海洋强国建设构成重大挑战,海洋环境跨域治理这一理论命题应运而生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从表面上看,海洋环境跨域治理的效果取决于不同地区和不同主体之间的参与及合作程度,但在根本上则受到目标、利益和责任这三大核心因素的深层影响。尽管在实践中相关主体已采取诸多举措,但当前的海洋环境跨域治理仍面临目标分异、利益冲突、责任失衡等现实阻滞。展望未来,海洋环境跨域治理应以提升治理目标的协同性、构建区域间利益补偿机制、强化责任的识别与落实为推进路径,最终建立起多元参与、配合有序、运转高效的现代海洋环境治理体系。

    2025年03期 v.11;No.49 5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 全球南方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动力、影响及路径

    王磊;褚晓琳;

    在国际秩序变革形势下,全球南方成为全球海洋治理的最大推动力。全球南方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动力源于对公平公正参与全球治理机制的诉求、国家硬实力提升与身份认同强化,以及应对全球海洋安全治理赤字的现实需要。全球南方对全球海洋治理演进具有多重影响,不仅改变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成员及力量构成,还丰富发展了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议程和实践,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规则和制度变革。全球南方通过联合国等全球性国际组织、全球南方区域组织或机构以及加强跨区域协作能力等路径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但囿于国际环境、内部分歧等主客观因素,全球南方推动全球海洋治理面临挑战。中国作为全球南方当然成员应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其与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话语权。

    2025年03期 v.11;No.49 6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国家公园专题

  • 国家公园社区发展的空间审视与规范路径

    董正爱;夏雨茹;

    国家公园社区发展是实现国家公园高标准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维度。列斐伏尔的三元空间理论阐发出空间实践、空间表象、表征性空间三重空间面向,为全面检视国家公园社区发展状况提供了空间逻辑理论与基础分析框架。借助列斐伏尔的三元空间理论,识别基于生产方式转变产生的“社区-国家公园”空间演替关系,梳理社区为适应国家公园空间所产生的发展模式转型需求,发现现行国家公园相关规范存在贬抑社区价值认知、忽视社区主体地位、挤压社区利益等规范阙漏,形构着阻碍社区发展的国家公园空间。因此,有必要完善国家公园社区发展的规范路径,重塑国家公园的空间价值导向、空间权力结构与空间利益格局,为社区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化法治环境。

    2025年03期 v.11;No.49 7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 空间正义视域下国家公园社区协调发展的内在冲突与实践突围

    翁迎港;王习明;

    国家公园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载体,如何协调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摆在国家公园建设面前的重大课题。空间正义理论与国家公园空间特征的紧密结合,能构建起“生产—分配—消费”的国家公园社区发展空间正义分析框架。基于此框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经验现场,发现当前国家公园社区表现出体制机制不畅、资源分布不均、生活体验剥离的空间生产、分配、消费非正义现象。为此,应当以完善的管理体制机制、系统的资源转移制度、平等的空间体验权利实现空间正义,促进国家公园社区的绿色协调发展。

    2025年03期 v.11;No.49 8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海南历史文化

  • 清至民国海南汉族家谱探析

    关欣;

    海南学人关于家谱的论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家谱地位论、家谱编修论、家谱功用论。他们认为,家谱与国史一样重要,修谱贵在适时与得人,秉笔公正以编纂信谱,修谱得力于忧患意识,家谱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清至民国海南汉族家谱在内容体例上与内地汉族家谱相仿,著有谱序、谱例、家训、族规、世系图、传记、艺文等。它呈现出六个特征:谱序撰述者身份多显赫,谱例因社会变革而增损,家训族规独创少抄录多,系图绘制取法于欧苏,传记旨在宣扬功勋节烈,家族文献内容全种类多。这些家谱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中有关人口迁移、宗族联盟、民间纠纷、文人著述、家训族规等资料的辑录,对于移民史、宗族史、乡村社会史、文学史、教育史的研究大有裨益。

    2025年03期 v.11;No.49 99-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 海南黎族音乐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

    孟楠;李智;

    海南黎族音乐真切体现了海南黎族人民的精神风采与生活模式,主要是以民族地区特有的黎语为演唱歌词,融入民乐曲、民族舞蹈、地方戏曲以及众多的地方曲艺,在不断创新、思索、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的音乐艺术形式。通过分析海南黎族音乐特点和国际化传播现状,探讨其在国际化发展中的现实挑战,提出聚焦海南文化强省建设,深化文化交流与传播;聚焦海南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黎族音乐;聚焦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加强旅游市场推广;聚焦海南科技创新提质增效,加快黎族音乐创新发展;聚焦海南推进高水平开放,增强与其他国家高校国际化音乐交流等路径。

    2025年03期 v.11;No.49 11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文学研究

  • 林语堂英文《苏东坡传》与中国文学他国化阐释变异

    王超;陈洁萱;

    苏东坡作品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思想精髓。20世纪,林语堂撰英文《苏东坡传》,在英语世界译介传播苏东坡的文学创作。这部传记从文明互鉴的基本立场出发,以苏东坡作品为切入口,一方面阐发中国文学经典的世界性意义,另一方面分析英语世界对中国文学经典的接受、变异和重构,生动呈现了不同文明的文学经典在跨文明传播中的他国化阐释变异现象。林语堂对苏东坡的英文译介,揭示了中国文学经典成为世界文学经典的翻译、流通和话语再生产机制,对于从世界文学史新建构主义的角度重新反思、回顾和推进中国文学经典他国化传播具有典范意义。

    2025年03期 v.11;No.49 118-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 《旧唐书》元、白形象的建构——兼论五代士人的历史书写心态

    陶慧;

    《旧唐书》元稹与白居易传记虽独立于《文苑传》之外,但对元、白二人的身份定位与书写策略仍偏重文学。这一方面受制于当时可见史料的匮乏,另一方面也是官修正史在时代语境和文化氛围影响下的必然选择。《旧唐书》通过具有明显倾向性和选择性的叙写形式,将元稹塑造为凄凉苦痛而又轻靡浮艳的风流才子,而将白居易塑造为不以迁谪为意、闲适豁达的一代文宗,并大加推崇。这种通过文学叙事建构出的历史形象,从侧面反映出五代士人企图于感伤痛苦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心理状态。

    2025年03期 v.11;No.49 127-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