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秀敏;郑欣;
“超越零和博弈”理念是理解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体系重构的出发点,在制度嵌套理论视角下,当前中国-东盟海洋合作表现出三重现实张力:制度供给碎片化导致“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与海上合作基金运作进展迟缓;价值认同差异引发各方在“完全主权”与“共同开发”之间摇摆错位;技术性合作先行试验尚未有效转化为制度性成果。要破解上述困境,应构建“多元嵌套”式治理新框架:在制度层面,推动硬法与软法的动态耦合,实现从“碎片化”向“一体化”供给升级;在认知层面,依托跨国认知共同体培育与海上丝路记忆重塑,推动价值认同从“差异化”向“趋同化”转变;在技术层面,通过区块链支持下的渔业配额分配和AI驱动的海洋态势感知等数字赋能策略,实现技术应用从“工具化”向“制度化”跃升。
2025年05期 v.11;No.51 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杜鹏;康愷;
海洋经济是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海洋支点,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路径依托与能力基础,是提高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和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关键部署。系统观念指导下,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体现为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构建系统演进的内生动力机制,更加注重高效协同实现要素流动与区域联动优化,更加注重产业更新推动结构重构与价值链跃升,更加注重人海和谐筑牢生态底线与系统韧性基础,以及更加注重合作共赢拓展外部边界与全球战略能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着力完善战略统筹与制度机制集成,夯实科技支撑与企业梯队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与新旧动能转换通道,推进空间格局优化与区域协调联动发展,以及坚持生态优先与开放合作双向跃升。
2025年05期 v.11;No.51 4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马恬;刘海霞;
新质生产力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我国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助力海洋强国建设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从理论逻辑看,它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在海洋领域的当代演绎;从历史逻辑看,它揭示了海洋强国兴衰与生产力质态演进的深度关联;从现实逻辑看,它深植于国际海洋秩序博弈与国内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需求。当前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关键技术“卡脖子”困境、数据主权安全隐忧及蓝色生态治理赤字等现实梗阻,需要依托“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构建、海洋数字治理规则重塑以及海洋生产生态化转型,实现海洋科技创新自主化、海洋治理能力现代化与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位一体的战略突破,为全面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战略支撑。
2025年05期 v.11;No.51 5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