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学刊

本刊特稿

  • 论党领导依法治国的依据

    许耀桐;

    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领导依法治国,有着深厚的历史依据、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确凿的事实依据。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法的制定有着不同的主体。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指出,法是统治阶级共同利益和共同意志表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需要体现自己阶级利益和共同意志的法律体系,必须有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领导制定国家法律,不断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形成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全新蓝图,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完全胜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领导。

    2015年02期 v.1;No.2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苏格拉底的爱欲与民主政制——关于柏拉图的“爱欲四书”

    刘小枫;

    雅典民主政制是苏格拉底谈论"爱欲"问题的政治语境,在他看来,民主政制的根本困难在于个人的德性是否齐一,谈论"爱欲"是为了揭示民主政治原理的难题:民主政制只会开放"爱欲"的奇异和自由,而不区分高贵与低劣的爱欲,也就谈不上培育高贵的德性。"爱欲四书"恰好构成一部整全而又生动的苏格拉底传,他付出自己的生命时间对青年孜孜以论灵魂与爱欲,意味着灵魂的德性比灵魂的自由更重要。"爱欲四书"中灵魂的"爱欲"问题是柏拉图所有作品的基础,或言柏拉图思想的基础。

    2015年02期 v.1;No.2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哲学研究

  • 道德关系的发展及其对道德建构的意义

    张治库;

    在人类的道德建构与发展中,道德关系作为支持并推动人类道德建构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发展与变化,不仅推动并支持着人类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道德建构,从而使人类的道德发展在不同的历史形态中呈现出不同的道德生活面貌,而且也不断地推动着人类社会道德的建构与道德生活的面貌由封闭、单一的低级形态逐步走向开放、多元与现代的高级形态转变。因此,一定时期人类社会道德的建构,一方面必须要与与之相应的道德关系的发展状态相适应,另一方面也必须体现并反映人类在一定时期的共同生活对共同利益诉求实现所提出的期望与要求。

    2015年02期 v.1;No.2 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论钱大昕的人道思想——与戴震相比较

    刘湘平;

    钱大昕通过对先秦儒家"道论"思想的"历史还原",指出"人道"就是人们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需要遵循的伦理准则和规范。与戴震重视概念思辨和新哲学体系的建构不同,钱大昕力图通过"还原"先秦儒家的基本伦理观念来批判乾嘉时期普遍存在的"伦理异化"现象。他的人道思想虽然在系统性和创新性方面都无法与戴震的人道理论相比,但也不是对早期儒学思想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晚明以来新的启蒙思想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2015年02期 v.1;No.2 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托克维尔的革命论浅析——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和《论美国的民主》释读

    孟磊;

    托克维尔关于革命的相关论述近来颇受国内学术界的重视。托克维尔的革命论述首先表现为,他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具体指出下列因素导致法国旧制度终归走向革命:王朝政府的中央集权、贵族政治权力的丧失、文学政治的繁荣与农民的悲惨处境以及旧制度自我改革的不彻底性。其次,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乃至于革命本身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最后,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托克维尔或隐或明地建议可规避革命的途径:保护公民结社的自由权利、政府集权而不是行政集权和施行乡镇自治。

    2015年02期 v.1;No.2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文学研究

  • 《楚辞》中的时间意识探析

    许迪;

    《楚辞》中的时间意识包含对过去、现在、未来三重时间维度的关注:对失去时间的追念,表现为屈骚诗人对唐尧舜禹、彭咸等先王、先贤的颂念;现世存在的矛盾性,即生不逢时的境遇,对时间流逝的紧迫感与"美政"的政治理想之间的巨大张力;政治理想的破灭,迫使诗人到超现实的虚构时空中归返帝丘,寻求灵魂的安顿。这三重维度的时间意识是在儒家思想和宗子维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2015年02期 v.1;No.2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论李世民诗中的烟霞云雾

    于建新;

    烟霞云雾是李世民在诗歌中的主题意境。在对烟霞云雾的描摹中,他写出了朦胧迷离的自然之美,隐喻了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政治哲学,展现了帝王的胸襟与诡诈,展露了为达到政治清明而敢于付诸行动的决心和魄力。烟霞云雾诗是他文学审美的体现,是他政治思想的体现,是他人生追求的体现,是他哲理思维的体现。由于囿于审美意趣和表达能力之所限,李世民的诗歌创作并不成功,没能达到唐代诗歌的最高水平。然而如果以其帝王的眼光,来看他给唐代诗坛所带来的新鲜气息以及怎样借烟霞云雾写出政治哲学的意蕴,则他的功绩亦不可小觑。

    2015年02期 v.1;No.2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法学研究

  • 干预规范及其功能模型——基于中美两个案例的研究

    杜维超;

    中国法学界存在对国家主义法律观的排斥倾向,从而忽视了国家为了维护社会公正对社会权利关系进行干预的必要。应当引入埃利希的"干预规范"概念,以将干预社会权利关系的法律规范,区分与维护既有社会秩序的法律规范。基于对中美两个案例的分析,可以建构干预规范的功能模型,该模型有三个变量:国家因素、社群因素和权利关系因素,三个执行阶段:定向阶段、干预阶段及反馈阶段。各阶段中变量发挥着综合作用,影响干预规范的功能发挥及最终效果。

    2015年02期 v.1;No.2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的法治化探索

    王琦;董鹏;

    纠纷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利益冲突是纠纷产生的基本原因,一个文明、理性和法治的社会,应当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来解决纠纷。在当代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法治化背景之下转变观念,包括从维稳到维权、从为权利而斗争到为权利而沟通、从为维护私益到为维护私益与维护公益的有机结合、从过分依赖诉讼到诉讼与非诉讼方式并举等方面观念的转变。促进与形成纠纷化解机制法治化,必须强化社会公众利益表达机制,推动纠纷化解机制的便利化和世俗化,规范和完善现行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2015年02期 v.1;No.2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论法国普选的实现过程及其对香港的启示

    王鹏;

    在考察法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选举制度以及普选在法国演变历史的基础上发现,一方面,普选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会因国别的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另一方面,法治是实现普选的根本保证,这对解决当前香港普选问题有重要启示意义。香港应循序渐进地建立普选的"个别化模式",并应通过法治手段解决普选过程中出现的争议。

    2015年02期 v.1;No.2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国际关系研究

南海历史与文化

  • 先秦时期南海海洋物产向中原的流通

    赵全鹏;

    先秦时期,在中央王朝对南海区域军事、政治经营之下,南海与中原之间已经发生频繁的贸易关系,论题探讨了先秦时期中原与南海之间的经济关系、南海输往中原的主要海洋物产类型及交通等方面问题。

    2015年02期 v.1;No.2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论自然地理环境与中国南海传统文化的生成

    王齐冰;

    自然地理环境是文化生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南海独特的海洋地理结构和海流气象条件,必然会生成独具一格的南海文化。中国人在最早发现、开发、利用和经营南海的同时,创造并发展了灿烂的中国南海文化。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南海自然成为中国文化与东南亚文化、印度文化、两河文化和欧洲文化交流、交汇和融合的主要通道。海南在南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地位,使之成为人类征服、经营和开发南海的重镇。南海传统文化是中国人与南海的互动关系的体现。南海文化内涵丰富,形态多样,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集合体。

    2015年02期 v.1;No.2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南海经济与社会

  • 经略中国南海的金融支持

    李俊成;

    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是南海开发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建议国家给予三沙更大的金融支持,成立专门面向南海开发的银行,借力金融手段为南海经济发展与区域平衡提供积极的模式创新。

    2015年02期 v.1;No.2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国际旅游岛研究

  • 海南旅游产业国际化经济指数测度探讨

    罗君名;

    海南旅游产业的国际化正在成为本岛经济热点。只有大力发展境外旅客群旅游模式,吸纳国际投资,建设具有国际服务水准、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设施,提升国际接待能力,加强国际吸引力、社会影响力,才能彰显国际旅游岛的本质。应基于海南国际旅游岛视角,研究旅游业的国际化经济指数测度问题。按照"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现代产业+国际生产及服务标准"模式要求,提出对策建议。

    2015年02期 v.1;No.2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与现代农业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蔡东宏;刘飞飞;

    基于海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分析现代农业人才供给现状,发现海南现代农业人才存在着总量少、综合素质不高、分配不均等问题,并提出海南省政府应联合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完善现代农业人才教育及培训体系、实行多元化的差异化激励策略,对参与现代农业人才教育培训的主客体人员实行严格的考核政策,注重就业安置、医疗卫生、农村基础设施等配套措施的建设,以争取完善海南省的现代农业人才支撑体系。

    2015年02期 v.1;No.2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海南历史与文化

  • 海南话与日本音读汉字的相似性探究

    曹春玲;陈必高;

    通过考察海南话和日语形成的历史渊源,对二者在促音、坳音中的词例与句例进行比较分析,基本证实海南话和日本音读汉字保留了中国古典汉语音读特点的相似性推测。这种读音方面的相似性,暗含着语言文字传播史的某种近似性,即由于海南和日本各自特殊的海洋地理位置与历史环境,海南话与日本音读汉字没有在历史进程中被瞬息万变的时代语流所席卷,二者都保留了中国古典汉语的音读特色,而能在现代语言场域的互见中发现彼此具有的相似性。

    2015年02期 v.1;No.2 11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海南省社科联(院)

    <正>海南省社科联(院),是合署办公的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海南省社会科学院的简称。海南省社科联是中共海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学术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海南省社会科学院是中共海南省委领导、省人民政府直属的社会科学综合研究机构。

    2015年02期 v.1;No.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稿约

    <正>《南海学刊》是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主管,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南海学刊》立足海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和未来,重视基础理论探索,关注现实问题探讨,以展示海南省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面貌和国内

    2015年02期 v.1;No.2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