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学刊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新时代提升国际传播能力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王斌;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度演进过程中,我国需大力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新时代实现伟大复兴需要增强国家软实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良好的国际舆论,坚定人民文化自信需要世界普遍尊重,推进全球文明倡议需要文化交流互鉴,重塑国际舆论秩序需要积极主动发声。为了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要坚持内容为王,实施“新时代国家形象塑造工程”;坚持守正创新,实施“新时代中国学术产品国际供给计划”;坚持受众意识,实施“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际传播行动”;坚持能力建设,构建新时代“大外宣”工作格局。

    2024年05期 v.10;No.45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 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智慧

    吴昌思;赵小波;

    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与本质要求。当前,全球文明发展面临着观念困境、秩序困境与安全困境,这阻碍了文明的交流互鉴、平等对话与包容共生。作为推动全球文明发展的中国智慧,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以中国共产党文明交往实践为经验,深刻回答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首要前提、理念指引、发展动能与关键路径,为世界文明和平发展注入了“中国力量”,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贡献了“中国智慧”。

    2024年05期 v.10;No.45 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自由贸易区与自由贸易港

  • 监管科技的研究进展、热点演进及其对琼粤监管合作的启示

    李礼;姜萌;孙继华;

    基于琼粤相向发展视角,系统梳理监管科技的研究进展、热点演进,既可助力琼粤金融市场协同对外开放和金融机构持续联动发展,为琼粤经济与金融深度融合提供有力支撑和基本保障,也能有效防范和化解琼粤之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跨区域、跨市场传递。以2017—2023年CSSCI来源期刊中174篇监管科技专题文献为研究样本,借助CiteSpace生成知识图谱开展文献计量分析,发现监管科技专题研究快速发展,研究热点主要包括“金融科技”“金融监管”“监管沙盒”和“区块链”等,研究前沿涵盖“监管原则”“审慎监管”和“金融创新”,研究范畴主要分为理论框架构建、逻辑关系辨识和底层技术应用,研究视野正在从底层技术向顶层设计、从事后治理到事前防范逐步转变。构建琼粤相向发展金融监管联动应加强顶层设计协同,携手防范化解风险,加速先进技术应用。

    2024年05期 v.10;No.45 2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 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港航服务贸易问题研究

    徐绍元;尚思雨;

    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往来频繁,港航服务贸易在运输效率、港口功能、中转能力、降低风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港航服务贸易的动因。通过SWOT分析法对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港航服务贸易的优势、不足、机遇及威胁等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港航服务贸易的对策:一是完善港航服务贸易布局;二是优化港航服务贸易体系;三是提高港航服务贸易水平;四是加强港航服务贸易联动。

    2024年05期 v.10;No.45 3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南海问题研究

  • 精英合法化视角下南海声索国的政策探究——以菲、越、马、文为例

    赵新雷;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南海声索国间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南海声索国的南海政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与不一致性,而不同的南海政策也影响着声索国与中国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研究结果发现,权力不对称和不确定性等结构性因素促使以小国为主的南海声索国寻求以对冲作为主要的应对政策,而声索国国内不同合法化路径的选择驱动或限制着对冲的强度,绩效合法化、价值观合法化、程序合法化与特殊性合法化是声索国的主要选择路径,最终形成了菲律宾以程序合法化为主的强对冲政策,越南以价值观合法化为主的中等对冲,马来西亚与文莱以绩效合法化和特殊性合法化为主的弱对冲。此外,南海声索国在南海问题上并不是单一的政策模式,而是一系列具体策略的组合,如直接对抗、拉拢其他大国与选择性发声等,通过不同的策略组合,南海声索国在南海问题上形成了不同的政策应对,以促进政治利益或经济利益的最终实现。

    2024年05期 v.10;No.45 4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 西汉中后期边疆治理范式的转型与重构

    袁宝龙;

    秦汉时期的国家治理与边疆治理均以“大一统”精神为引领。秦汉帝国统治集团关于边疆的理解与认知决定了边疆治理在不同阶段的基本格调,并表现出与之相应的时代风貌。西汉宣、元之际,适值“有为”政治瓦解、儒生政治初兴的过渡转换期,受经学转向的影响,“夷夏之辨”重新成为主流思想,夷夏群体的对立亦被理论化。与此相应,“民本”成为国家治理过程中的重要原则,地位逐渐凌驾于边疆经略之上。受前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西汉中后期的边疆治理逐渐走上了迥异于武、宣之世的另一条道路,而边疆治理的调整与转向,成为西汉王朝盛世终结的标志性事件。

    2024年05期 v.10;No.45 5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数字技术专题

  • 数字技术赋能预防型社会治理的风险研判与进路完善

    王强强;

    预防型社会治理的核心意蕴是风险预防。数字技术为预防型社会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经数字技术赋能,预防型社会治理的运行逻辑在认知模式、分析方法、组织结构及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整体上提升了治理质效。因赋能边界并不确定,数字技术赋能预防型社会治理存在的风险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信息安全隐患加剧、权力的数字化和数字的权力化等问题。数字技术赋能预防型社会治理的边界确定需综合动态地进行价值考量和法益权衡。围绕价值维护与风险规制,其实施进路应从三个方面予以完善:一是完善与数字技术应用相适应的权利保障制度;二是优化与数字技术应用相适应的法律授权体系;三是构建与数字技术应用相适应的权力监督制度。

    2024年05期 v.10;No.45 7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生态产业:正值效应、现实梗阻及推进策略

    谯琳;李娜;

    积极发展乡村生态产业能够有效兼顾乡村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数字技术正不断释放赋能潜力,为乡村生态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从数字技术支撑引领乡村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以及生态产业融合化三个角度分析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生态产业的正值效应,发现乡村生态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着基建迟滞、资金不足、人才短缺以及技术匮乏等现实梗阻,阻碍了乡村生态产业的发展。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强化高质量人才供给以及推进数字技术支撑等方式,可以畅通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生态产业的发展进路,进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行稳致远。

    2024年05期 v.10;No.45 8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经济学研究

  • 我国董事责任保险除外责任条款研究

    赵盈泽;

    源自域外的董事责任保险在我国保险市场中依旧属于小众险种。检视我国相关规定与保险市场中董事责任保险的除外责任条款可知,我国董事责任保险除外责任条款存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24条规定的除外责任范围过宽、缺乏示范条款的指引以及保险公司未能结合本土法律语境设计条款内容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应贯彻彰显保险功能与防范道德风险的平衡,尊重公司个性与遵循示范指引的平衡,以及借鉴域外经验与立足本土语境的平衡等原则设计除外责任条款,并通过重塑《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24条、制订指引性示范条款以及结合本土法律语境修改合同条款等措施优化董事责任保险的除外责任条款。

    2024年05期 v.10;No.45 95-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 “巴西新工业”计划及其对中巴合作的影响

    高国庆;宋晓丽;李佳宁;

    “巴西新工业”计划旨在逆转影响巴西数十年的“去工业化”进程,本质上是一种由政府主导的、自主的、外向与内向相结合的“再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发现,这一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同中国当前的发展规划有诸多契合之处,以此为契机可以拓展中巴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加快中巴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促进中巴先进人才的沟通交流。然而,受政策发展前景、舆论发展环境和时代发展趋势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中巴合作也将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对此,中国可通过聚焦两国发展共识、高效利用“一带一路”平台、加强与改进对外宣传工作、加大自主创新与研发力度等途径,为中巴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助力。

    2024年05期 v.10;No.45 10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文学研究

  • 三苏读书观的内涵、特征及其时代价值

    吴觉妮;王艺;林英;

    三苏读书观是三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苏氏家族在求学、教学、治学过程中对读书之用、读书之选、读书之法等问题形成系统的认识和看法,逐步发展成为三苏读书观,具有注重言传身教的家风濡染,传承经世致用的文化品格,彰显志在当世的时代使命等特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三苏读书观中包含的优秀文化基因,不仅为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涵育新时代优秀家风提供有效途径,也为赓续民族文化精神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

    2024年05期 v.10;No.45 118-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 海洋文学话语场的理论建构——兼及海南海岛写作的文体价值

    许亚龙;

    海洋文学话语场是在历时性上重新发现海洋文学书写中岛屿、历史以及“人-海”关系想象空间的理论建构。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意象的人学感知;二是海权观念的民族国家认同。“海岛写作”,作为最狭义的海洋文学内核,是指以海洋岛屿环境为基本的抒情与叙事本体,表现海岛历史文化变迁和岛民生存处境的文学作品。海岛写作存在“向陆”“向人”“向海”三种文学向度,需要处理不同的主体面相,在历史书写和人学表现方面建构起海洋文学的主体性,探寻新的意义图景。海南海岛写作较有影响力的地方史传《海南岛传》、小说《岛》、口述史《风从南洋来》,体现出各自的文学主体性,极具代表性地显示了海岛写作独特的文学文体学价值。

    2024年05期 v.10;No.45 128-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 《南海学刊》2024年度重点栏目及选题方向

    <正>《南海学刊》是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主管,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南海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南海学刊》2015年创刊,2018年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入库期刊;2021年荣获第五届海南省出版物政府奖二等奖;2022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2024年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8年起每年都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评为最受欢迎期刊。

    2024年05期 v.10;No.4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南海学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正>《南海学刊》采用“文后参考文献”格式,来稿请按以下格式著录:一、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用“[1]、[2]、[3]……”直接在文中的引用位置标注,格式上标,并与文后参考文献序号一一对应。同一个参考文献使用同一个序号。二、引文需著录页码,如有起讫页中间用“-”字符。只引用一次或者引用多次且页码相同的文献,页码置于文后;引用多次但页码不同的文献,页码标在~([5]209)序号后面,如“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阅读型文献无法指向具体页码的,不标注页码。

    2024年05期 v.10;No.45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