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开辉;
《溟南诗选》所选诗歌为南宋与明代海南籍诗人的作品,此乃海南这一历史时期唯一存世的诗歌选集。苏轼作为海南诗歌肇始阶段的典型代表,他的诗文、人格对后世海南籍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单是《溟南诗选》,便有11位诗人创作出以吟咏歌颂苏轼为主题的诗篇。究其根源,得益于以下几个条件:苏轼在海南强大的文化影响力、海南本土乡贤互相影响和苏轼契合海南本土诗人的审美志趣。南宋与明代的海南,开启了本土诗人接受苏轼之先声,不但推动了海南诗歌创作的发展,而且还促进了东坡文化在海南的接受与传播。
2025年04期 v.11;No.50 110-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 董灏;
苏轼在岭南的礼物交游可分为三个维度。一是生存资料类礼物,饮食之馈为他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药物等礼物助其克服恶劣的生存环境。二是文化适应类礼物,不同于以往谪官的排斥态度,苏轼从心理上接受了当地人馈赠的衣、食等物品,并寄椰子冠给苏辙以劝其接纳岭南文化,疏离政治。三是精神寄托类礼物,苏轼通过赠送张耒、苏辙拄杖来传递坚韧豁达的精神,赠送后辈砚台以托付家族传承的希望。虽身处贬地,但苏轼仍能凭借自身的名望与地位吸引地方人士前来赠物,其受人之赠远多于赠人礼物。而后者通过馈赠分享了他的声誉,增加自己的面子,这是一种隐藏的互惠。丰富的馈赠活动表明苏轼在贬地建立起多维的社会关系网,拥有旷达外向的心态,这为后世的岭南贬臣提供了借鉴。
2025年04期 v.11;No.50 11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 薛俊芳;冯锦福;
在现存收录苏轼海南诗文的明清诸种编本中,清光绪五年(1879)儋州学正刘凤辉编纂的《居儋录》成书最晚。由于该编本的刊刻与传播均未在海南本地进行,长期以来未能引起学界足够重视。作为苏诗海南地域编本的重要代表,刘凤辉编本《居儋录》具有三个显著特点:其一,综合借鉴“居儋录”与“海外集”两大版本系统之长,在收录范围上有所拓展;其二,充分吸收了查慎行、翁方纲、冯应榴等清代学者编注苏诗的学术成果,实现了海南地域选本与内陆别集选本的有机融合;其三,突破传统分体编排诗歌方式,采用编年体例,形成了独特的版本面貌。这些特点使得刘凤辉编本《居儋录》兼具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在苏轼海南诗文编纂史上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2025年04期 v.11;No.50 129-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