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学刊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专题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论创新的逻辑解码

    杨静;陈柳钦;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过度地消耗自然。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摒弃与超越,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现实国情的现代化新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由对立走向和谐统一,全方位展示出构建地球美好家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实现理论创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取得新的成功,在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新境界,谱写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遵循了人类文明发展新趋势,开启了辩证统一新钥匙。

    2023年06期 v.9;No.40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 中国式现代化对后现代性话语的超越——兼论鲍曼“流动的现代性”之理论局限

    李雨豪;郭丽双;

    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现代性问题是多面的,想要实现新的叙事模式并构建自成一派的话语体系,就必须对后现代性话语作出回应和超越。后现代性话语的出场与在场离不开西方社会的文化与危机,但它不但没有反映和解决全球化带来的普遍现代性问题,反而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号召力、社会凝聚力、政党公信力等产生了负面影响。以鲍曼“流动的现代性”为例,其作为后现代社会的图景和社会方案与中国式现代化并不匹配与兼容,其执行性更加偏向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改造,对于社会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而言过于超前与理想化。总结实践与理论,正因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明确现代化发展方向,坚持文明发展特性,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团结凝聚社会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才实现了对后现代性话语的超越。

    2023年06期 v.9;No.40 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海南自由贸易港

  • 海南自贸港国际生态航运中心智慧化技术创新路径研究

    李茂生;

    运用SWOT模型分析海南自贸港航运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借鉴相关航运发展报告评价指标,结合海南自贸港发展定位,构建一套具有航运竞争力和创新力的评价体系。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海南自贸港与国内外其他典型的航运中心进行比较,得出海南自贸港所属的聚类类型和特征。海南自贸港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国际航运中心的经验,通过将现有的“四方五港”进行融会贯通并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形成一个较具竞争力的国际综合港;实施航运技术人才引进分步走战略;瞄准先进国际航运中心技术标准;建设一体化的智慧航运综合管理平台等路径实现智慧化技术创新。运用SMART法则进行全线跟踪管理和反馈,切实提升海南自贸港航运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2023年06期 v.9;No.40 2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 高水平开放视域下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立法创新路径——以海南自贸港为分析视角

    卢晋;刘云亮;

    海南自贸港开放型制度体系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制度型开放建设提供了残疾人权益多元化保障,自贸港建设与残疾人事业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制度优势。高水平开放环境下,自贸港残疾人事业发展回应了残疾人特殊化、高标准的医疗保障需求,打造了具有制度创新示范性和改革探索性的自贸港残疾人保障模式,迎来了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基于此,海南要以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为契机,优化自贸港无障碍设施立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为指引,加强自贸港地方性法规的本土化调整;以自贸港立法创新为导向,聚焦开放、包容、发展等议题,以期探索高水平开放视域下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立法创新路径。

    2023年06期 v.9;No.40 3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 海南自由贸易港治安治理风险防控研究

    左文祥;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面临着人口迅速增长及非本国籍人口大量进入,娱乐场所和特种行业经营权开放,网络安全及数据安全有待加强等治安治理风险。为应对上述风险,应从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治理模式,改变监管理念和监管措施,加强互联网安全治理以及完善自由贸易港法律适用等方面入手加强防控。在此基础上,还要从城乡人口治理模式、特种行业治理模式、执法理念更新等方面探索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社会治安治理模式变革,以期为自由贸易港建设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2023年06期 v.9;No.40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南海问题研究

  • 琼州渔民开辟南海渔业航路之历史原因考述

    林勰宇;方昆健;

    明清时期,渔民群体社会地位低下,生产模式具有向外开拓的冒险导向。南海渔业航路的形成,与明清之际东南沿海地区的复杂基层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严厉的海禁政策、沉重的赋税与猖獗的海盗活动,迫使琼州渔民前往西沙、南沙谋生。更路簿中所载始发于南沙岛礁南部的外洋航路,是渔民为出售渔货而开辟的。琼州渔民作为南海渔业航路的开拓者,为更路簿文本的形成积累了重要的实践经验。

    2023年06期 v.9;No.40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 无人潜航器在海洋维权执法中的挑战及中国应对

    周雁琳;

    近年来,基于海上无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沿海国周边海域安全形势的变化,无人潜航器在海洋维权执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思考:一方面无人潜航器的国际法地位尚无定论;另一方面部分国家将无人潜航器广泛应用至不同海域进行海上执法,给国际法的适用带来诸多挑战,例如通行、豁免等。各国因无人潜航器用于海洋维权引发冲突的事件数量并不少。在此背景下,中国亟须探索应对此类威胁的措施:在加强法治建设和提升智能化技术的同时,预防和减少他国在中国管辖海域内的军事摩擦,维护本国海洋权益。此外,中国还应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以构建全球海洋治理合作机制,推动国际社会更好地解决无人潜航器带来的海洋安全问题。

    2023年06期 v.9;No.40 6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2K]
  • 在“边缘”与“中心”之间:场域视角下的民国岛外琼籍学生报刊研究

    周仁清;

    “五四”时期出现的学生报刊活动是国人的第二次办报高潮,但目前学界对于“边缘”区域性的学生报刊活动未给予足够重视。20世纪20—30年代,琼籍岛外学生报刊的规模与影响在琼崖学生界居于“中心”位置。借助场域理论分析后发现,旅居地较为宽松的政治场域和逐渐积累的丰厚社会资本,加上自身的文化资本优势,使岛外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区域琼崖的传统“边缘”处境,进而获得了相对于琼崖岛内学生而言较为“中心”的位置。但随着自身文化资本和琼侨经济优势的减弱,相对“中心”位置不再。通过分析琼崖岛外学生报刊活动发展变化的案例,不仅可以发现学生报刊活动运行所需的各类资本构成因素,尤其是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政治资本,还可以审视学生同人刊物的局限性与时代命运。

    2023年06期 v.9;No.40 7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1K]

政治学研究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历史演进的“变”与“不变”

    时玉柱;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百年大党红色基因的鲜活诠释和集中表达,以“大历史”视野纵览与审视其历史演进、迭代升华,为深化规律性认识提供新的可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因应历史方位、发展阶段、主要矛盾、外部环境之变,精神谱系得以阶段性生成、系统性构建、持续性发展,呈现出精神样态、精神主题、目标指向、话语符号之“变”和创生主体、精神底色、文化底蕴、人类情怀之“不变”的属性规律。新赶考路上,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为追求,坚守“不变”永葆先进本质、科学识变拓展价值空间、主动求变丰富族群元素是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时代潜能与生命力的应然之选。

    2023年06期 v.9;No.40 8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6K]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主权国家及其关系

    田德荣;刘建飞;

    尽管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人类视为终极主体,关注的是全人类的命运,但当前个体的人仍从属于主权国家。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主权国家的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不得不回答的问题。从人类历史的发展阶段来看,当前仍处于主权国家时代。主权国家时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生成机理。主权国家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要主体。新型国际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工程。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关键在于构建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内涵的新型国际关系,而新型国际关系也为建设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奠定基础。

    2023年06期 v.9;No.40 95-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6K]
  • 理解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三重维度

    李牧今;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结语段,“青年强,则国家强”的寄语再次响亮出现。这句寄语文字精炼,内涵丰富,深刻地揭示了青年与国家共同体的关系、青年与时代的关系,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渊源。新时代的青年观是在中国式现代化思想引领下超越个人与共同体对立的青年观,是激发和实现人的多重需要的青年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青年观。新时代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个体观、共同体观与当代中国青年具体实际的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继承、运用和创新性发展。

    2023年06期 v.9;No.40 10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0K]

文学研究

  • 唐代联章七绝典范新论——以王昌龄、杜甫、白居易为中心

    张炳文;

    唐代绝句大家作品之中,传统选本批评难以解决的争议问题可结合联章体进行论证,以重释唐人七绝大家及其作品的典范意义。在唐人联章七绝诗中,王昌龄的联章七绝艺术造诣极高,而联章体可从另一侧面凸显李白、王昌龄绝句艺术特质之差异;杜甫的联章七绝颇具结构意识,联章体亦是诠释批评史上杜甫绝句争议的一个新视角;白居易的联章七绝数量最多,反映了中唐绝句艺术的创变。三位绝句大家的联章体可谓唐人联章七绝艺术的多元典范。

    2023年06期 v.9;No.40 11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5K]
  • 唐宋诗歌花肉互喻关系的书写流变与后世接受——以苏轼《定惠院海棠》为中心

    周玮璞;

    与传统以花喻人的手法不同,中唐以降古典诗歌出现了以人喻花,特别是以肉红喻花的反向应用,并在宋代蔚然成风。苏轼《定惠院海棠》中“红映肉”之喻,广为后世诗人接受仿写,并在唱和与品评中不断经典化。但“红映肉”在清代却因尖新俚俗的鲜明宋调风格,在“宗唐”与“宗宋”两派的诗学接受中产生了明显的分化乃至论辩,甚至日本汉诗学家都参与了这一讨论。对“红映肉”一类以肉喻花语典的接受,可以成为从具体文本考察创作与诗学接受中唐宋诗之争的典范视角。

    2023年06期 v.9;No.40 126-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2K]

  • 《南海学刊》2024年度重点栏目及选题方向

    <正>《南海学刊》是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主管,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南海研究院协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南海学刊》2015年创刊,2018年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入库期刊;2020年被评为“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2021年荣获第五届海南省出版物政府奖二等奖;2022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2023年06期 v.9;No.4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 《南海学刊》2023年总目次

    <正>~~

    2023年06期 v.9;No.40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 《南海学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更改启示

    <正>为了规范参考文献,《南海学刊》自2023年第3期起采用“文后参考文献”格式。来稿请按以下格式著录:一、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用“[1]、[2]、[3]……”直接在文中的引用位置标注,格式上标,并与文后参考文献序号一一对应。同一个参考文献使用同一个序号。二、引文需著录页码,如有起讫页中间用“-”字符。只引用一次或者引用多次且页码相同的文献,页码置于文后;

    2023年06期 v.9;No.40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