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学刊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专题

  • 新时代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彭森;

    <正>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宣布,2018年将隆重举办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一系列纪念活动,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改革是一场涉及13亿多人前途命运的深刻革命和伟大实践。正是4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40年来,改革者始终站在时代前线,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新时代继续进行这场伟大革命,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推动改革领域更广、改革举措更多、改革力度更强,才能"决胜全面建成小

    2018年01期 v.4;No.1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用“底线思维”认识海南30年的基本经验

    彭京宜;

    <正>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已经30年。30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海南已经由一个孤悬海外、封闭落后的岛屿成长为一个建设中的国际旅游岛。笔者作为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亲历者与参与者,主要阐述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第一,正确认识海南30年的发展历史;第二,正确认识海南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第三,用"底线思维"认识海南30

    2018年01期 v.4;No.13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理性思考

    周文彰;

    <正>始自2000年的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至今已走过了18年历程。在这18年间,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重视部署,各市县各乡镇着力推进下,这项事业惠及广大农村地区,因而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在省七次党代会报告中对文明生态村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省委七届二次全会对"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文明生态村全覆盖"作出决定。2017年底,海南召开全省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

    2018年01期 v.4;No.13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倡导泛南海经济合作,扛起海南责任担当

    吴士存;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南海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洋的重要海域,也是中国与环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沟通往来的重要纽带。中国如能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框架下,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合作、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等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的现有优势,通过倡导泛南海经济合作,把南海建设成为中国与环南海周边国家的命运

    2018年01期 v.4;No.13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深耕改革开放试验田,引领体制机制创新路

    潘欣;田昕清;

    <正>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30年来,海南省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充分依托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更加精准、更加配套的举措推动改革开放,全省经济整体呈现增速平稳、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形成了"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全国唯一的省域国际旅游岛"三大核心优势,地区生产总值从1988年建省时的75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 462.54

    2018年01期 v.4;No.13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以高等教育建设促海南经济转型升级

    曹亮;徐文海;

    <正>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在过去的30年里,海南各方面建设取得不俗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不足。其突出问题就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为了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笔者认为应通过引入国内和国际多所著名高校到海南办分校的方式,大力推动海南省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通过产学研结合促进海南经济转型升级及可持续发展。

    2018年01期 v.4;No.13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对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思考

    高舜礼;

    <正>海南被国家确定为"国际旅游岛"后,进行着紧锣密鼓地开发和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变化与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开发建设中的国际"成色"与水平不高等。如何在新时代的开发建设中,使海南的旅游更加彰显国际味和国际派,本文对此提出思考及建议。一、充分认识建设国际旅游岛使命的重要性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建设与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比,不仅类别和性质不同,更在开发建设的主体和层面上有所不同。它不是由哪一个专家团队去验收一下就达标了,而是要经受海内外、多层次、长时期的

    2018年01期 v.4;No.13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南海历史文化研究_更路簿研究专题

  • 基于数字“更路”的“更”义诠释

    李文化;夏代云;吉家凡;

    古时航海记载中"更"有多种含义,可表示时间、里程或航速,作为距离计量单位时也有多种说法,从每更约10海里(约37.04里)或约40里甚至100里的都有。"更"也是"更路簿"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艰深难懂的概念,每册"更路簿"包含若干条"更路",起点、讫点、更数和针位是"更路"的四大核心要素。在卢家炳、苏承芬(祖传)、王诗桃等8册"更路簿"的"更路"数字化基础上,利用现代地理学、航海学知识计算出每条"路径"的最短距离,测算出每"更"约12.5海里,更精确地诠释"更路簿"中"更"的含义,为深入研究"更路簿"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2018年01期 v.4;No.13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再说《更路簿》的“更”——兼与李文化等先生商榷

    逄文昱;

    "更"是时间单位,用于计量海船航程。"更"的引用与火长的工作环境密切相关,一昼夜为十更。"一更六十里"的含义是,在"好风"条件下海船1更时间可航行60里的距离。更数随航速的变化而变化,不存在一个固定对应的里程数。"定更法"是以实测风速推算航行时间的方法。根据渔业生产的需要,南海《更路簿》在使用上相对于其他海区的海道针经有所简化。计量航海实质还是经验航海,无法做到绝对的"数字化"。火长的经验起着重要作用,其精髓在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化。

    2018年01期 v.4;No.13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2K]
  • 中国古代海洋珍宝消费与朝贡贸易关系

    赵全鹏;

    中国古代社会对紫贝、珍珠、玳瑁、珊瑚、砗磲等海洋珍宝很早就产生了消费需求。不仅中国东海、南海等近海海域出产的珍宝满足国内消费市场的需求,而且在中国消费市场的驱动下,邻近国家和地区也受到影响,借助朝贡和贸易等方式,与中国开展海洋珍宝的交换。南海和南海诸岛处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上,盛产与朝贡和贸易相关的一些海洋珍宝,如珊瑚、玳瑁、珍珠、砗磲等。相对而言,南海诸岛与中原之间的地理和交通条件更为便利。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朝贡和贸易同样是刺激我国古代渔民开发南海诸岛资源的一个重要因素。

    2018年01期 v.4;No.13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水下考古绘图初探

    林唐欧;

    水下考古是田野考古技术向水下环境的延伸,二者调查发掘方法及性质相一致,都要求科学、完整地测绘所发现的各类遗迹和遗物,以达到准确收集资料为目的。相对于传统田野考古绘图而言,水下考古绘图需相应克服水下能见度不足、水流过急、潜水时间较短、压缩气瓶容量有限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水下考古测绘时,首先根据遗物表面分布情况绘制遗址草图,以了解遗址整体分布概况;再以基点、基线法或水下硬探方进行平面测量,绘制精确的平面图;最后结合浅地层剖面仪、高精度测深仪、潜水电脑表等设备配合探方网络测量深度以绘制剖面图,了解遗址的整体堆积情况。

    2018年01期 v.4;No.13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1K]
  • 冷战后日菲关系的演变:从经济伙伴到“准同盟”

    阳阳;李宏伟;

    纵观冷战后日菲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概括起来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从传统经济关系转变为以经济为中心的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992~2011年),二是从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向"准同盟"迈进(2012年迄今)。冷战后日菲关系快速发展,乃是美日、美菲同盟的结构性驱动与共同安全利益驱动的结果。日菲"准同盟"关系在未来会否升级仍然面临多种变数,但可以预见的是,这种"准同盟"关系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成为日菲互动关系的主要形式。

    2018年01期 v.4;No.13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 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研究

    陈利君;

    人文交流是"民心相通"的重要内容,而"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五大合作重点之一。云南作为中国具有独特区位优势的重要省份,在中国促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方面具有与其他省份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地位。近年来,云南在促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人文交流及民心相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离"一带一路"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后还需要从多方面继续推进人文交流及民心相通工作,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以更好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

    2018年01期 v.4;No.13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海口港的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郑泽民;

    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是推动海口港前进的动力与机遇,海口港的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演化、升级息息相关。海南岛既可通过海口港与广州、泉州等港口的联系,与古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进行货物、人员交流,又可直达东南亚各国。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使发展本来就滞后的海口港更缺失发展的推动力。新中国成立后,海口港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时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及海口港的积极参与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

    2018年01期 v.4;No.13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论海南渔民在“南海丝路”上的地位和作用

    阎根齐;

    海南岛先民对航海的探索可溯至石器时代,并创造了海洋文化。先秦时期海南渔民已拥有了一定的海洋知识。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初期,海南岛的紫贝、玳瑁、"广幅布"等都已成为"南海丝路"的贸易商品和贡品。唐宋时期,海南渔民已经在西沙群岛住岛。明清时期,海南渔民对南沙群岛持续开发经营,《更路簿》记录的海南渔民在西沙、南沙生产作业与"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航线海相重合。渔民自古为"南海丝路"的形成、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8年01期 v.4;No.13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

  •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空间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高健;欧阳子怡;李世杰;

    旅游业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研究采用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泰尔指数等指标,测算了2006~2015年间海南省18个市县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变化的时空特征;以省内市县间差异为切入点,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索影响海南省旅游业区域差异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省旅游业区域非均衡发展现象明显,且主要表现为东、中、西三个地区间的发展差异;(2)各市县间旅游业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尤其是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海南省旅游业区域非均衡程度迅速下降;(3)旅游资源、旅游服务设施、产业政策是影响海南省旅游业区域差异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最后,总结提出了全域旅游背景下实现海南省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8年01期 v.4;No.13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 海南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庄海燕;高佃恭;

    在对海南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省内特殊条件,分别建立针对全省自身条件的可持续发展和契合实际的生态文明建设两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对海南全省2010~2015年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进行测定,并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进行评价分析。最后综合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两个系统的评价结果与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提出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路径。

    2018年01期 v.4;No.13 8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黎学研究

  • 海南黎族合亩组织性质再探讨——以亲属制度运作逻辑为起点的一种视角

    王晓慧;

    合亩是海南五指山地区黎族传统的组织方式。以往合亩的研究多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础上,通过分析合亩组织的演变与类型对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行判定。若从亲属关系人类学视角出发,通过阐释合亩组织的运作逻辑与制度执行,对合亩组织的构成、形成方式及功能与嬗变进行剖析,对合亩与村、峒等传统社会组织及人民公社进行比较,从而对合亩组织的性质进行再研究,或许能为研究合亩及当代黎族社会提供另外一种思路。

    2018年01期 v.4;No.13 96-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海南黎族制陶的原始技术风格与社会因素

    周春花;钟淑杯;张红梅;

    海南黎族原始制陶源于"旧陶器时代",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形态,被考古界誉为中国制陶史上的"活化石"。与佤族、怒族、高山族等无轮手工制陶相比,因技术功能因素、社会阶层、饮食行为、从属关系等变量的影响,黎族制陶形成了独特的原始技术风格,主要表现为源自古陶器时代的原料制备、简单天然的制作工具、粗犷简洁的器型种类、能源的原始巫术强化、家庭手工与村寨流通的调度,尤其在棉布陶垫的"人转陶器不转"使用方法方面,呈现出更为原始的技术风格特征。

    2018年01期 v.4;No.13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 黎族女性旅游业精英成长路径研究——基于三亚和五指山旅游景区的实证调查

    陈丽琴;宋晓丽;

    依托民族旅游业的发展,一些黎族女性旅游业精英成长起来。根据她们的成长路径和成长依托平台,可以把她们分为品牌型精英、开拓型精英、管理型精英和技术型精英。她们的成功经验在于都较好地把个人资本进行了投资和再生产,使之转换为可供利用的社会资本。而且,通过对活动场域的成功转换,再加上制度变化改变了政府的性别偏好,她们因此走上了旅游业精英发展之路。但怎样动员这些女性旅游业精英向政治精英转化,为更多女性谋取社会福利,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2018年01期 v.4;No.13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以高质量发展厚植强国之基新时代动力变革的大国选择

    <正>什么是中国发展的动力?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如何以动力变革促进效率变革,实现质量变革?中改院2018改革研究报告《动力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跨越》,以"动力变革"为主题,研究新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历史跨越的若干重大课题。《动力变革》主张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趋势与历史性机遇,更要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这就必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并以动力变革提高全

    2018年01期 v.4;No.1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5K]
  • 海南省社科联(社科院)

    <正>海南省社科联是中共海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学术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海南省社科院是中共海南省委领导、省人民政府直属的社会科学综合研究机构。海南省社科联与海南省社科院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2018年01期 v.4;No.13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4K]
  • 稿约

    <正>《南海学刊》是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主管,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南海学刊》立足海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关注现实问题探索,着重发表立意新颖、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严密、语言精练,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水平的学术论文,努力展示海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学术成果。

    2018年01期 v.4;No.13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