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学刊

“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专家笔谈专题

  • 从三个维度看“建设美好新海南”

    林勇新;

    <正>一、从三个维度看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一)时间维度此次会议既是对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近30年发展经验、成就以及不足的梳理总结,又是提前谋篇布局,以人民的关切为导向,通过确定海南今后五年应如何发展的原则、任务等,为海南人民描绘在2020年跨越小康后发展的愿景,即"实现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二)空间维度

    2017年02期 v.3;No.10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海南服务型经济发展

    夏锋;郭达;

    <正>2017年4月25日,中共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深入贯彻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推动服务型经济发展。一、我国进入服务型经济发展新阶段为海南提供新机遇"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服务化趋势明显,进入服务型经济发展新阶段。国内服务型消费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为海南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为海南提升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基本实现国际旅游岛目标提供了机遇。

    2017年02期 v.3;No.10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海南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基于美好新海南建设的视角

    陈小燕;孙自强;

    <正>2017年4月25日,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在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作了《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报告,报告秉承了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海南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美好新海南,前提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保护好海南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为此,海南必须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领域推进海南生态文明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2017年02期 v.3;No.10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新书推介

  • 二次开放——全球化十字路口的中国选择

    <正>2017年,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将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势头上扬,全球政治经济局势跌宕不止、暗流汹涌;一方面,我国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金融风险增大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作为一个转型发展中的大国,在全球化十字路口,如何抉择?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提出:"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

    2017年02期 v.3;No.1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南海政治与法律研究

  • 论涉岛海岸管理的法制建构——以我国台湾地区海岸管理制度为例

    李文君;邓云成;吴继陆;

    海岸管理一直是世界各国重视的政府治理内容之一,我国亦同,但我国针对海岸(带)地区的专门立法起步较晚。继2013年海南颁布了第一部海岸管理法规之后,我国台湾地区也于2015年颁布了"《海岸管理法》",涉岛海岸管理法制建构已处于我国海岸地区管理法制的前列。通过分析我国台湾地区"《海岸管理法》"的主要制度建构之后,着重阐释其七大制度特色:强调法制公开、保护利益相关者;推动基本资料整合与共用;重视保护原住民传统和人文资产;强调公众参与,以民间为主;从海岸工程思维转换为海岸防护区建构;建构了规划协调机制及权属有效划分;来源多元的海岸管理基金制度。最后,通过对比海南与台湾地区两部涉岛海岸管理的法律制度,说明我国未来涉岛海岸管理的法制建构的完善要点。

    2017年02期 v.3;No.10 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 海洋环境公益诉讼三题——基于《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第2款的解释论展开

    石春雷;

    从文本上来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已基本建立,但其中涉及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的海洋环境公益诉讼在实践运行中却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由于对立法原意理解出现偏差及部分法间衔接不到位,海洋环境公益诉讼在操作中陷入多重困境:一是如何寻找规范依据;二是如何安排适格主体起诉顺位;三是如何确定损害数额和赔偿数额。上述问题的解决还需从准确解读《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第2款出发,通过体系解释的方法探寻该条规定与其他涉及环境保护的部门法间的联系,使之有效衔接,减少、化解诉讼中的障碍,保障海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落实和发展。

    2017年02期 v.3;No.10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南海历史文化研究

  • 近代日文南海文献研究

    张建媛;吉家凡;詹长智;

    近代日本在南海进行了持续的矿产及海洋资源掠夺,并试图通过武力及法理双管齐下的方式侵占南海诸岛的主权。中国台湾及日本的近代日文档案文书、书籍、期刊、报纸、地图等各类型文献中保存有大量相关的史料,其中涉及日人南海诸岛资源掠夺、磷矿盗采、无人岛"先占"论、"新南群岛"行政运作等内容,还有进一步解读和研究利用的必要。加强对日文近代南海文献的研究,既有助于近代南海问题具体史实的补充与细节的厘清,也有利于进行基于近代国际背景的多元视角分析,为南海局势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思考提供参考借鉴。

    2017年02期 v.3;No.10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版本学视野下的《更路簿》研究

    张荣;

    自从1980年我国政府在有关南海的声明中提到《更路簿》是我国南海维权的重要论据后,《更路簿》便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以抄本形式留存至今的《更路簿》,在版本学上具有古籍的意义,但学者们对《更路簿》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更路簿》内容的判读以及法理的诠释上,而对承载了如此丰富内容的载体本身,却没有在版本学视野下集中叙述。如从版本学的角度研究《更路簿》,对其状态、形式结构进行分析,可以丰富《更路簿》的历史价值,使之成为南海维权斗争的重要的、可靠的证据。

    2017年02期 v.3;No.10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浅谈泉州民间航海针路簿的若干特点

    王亦铮;

    近年来,中国南海渔民在南海海域作业时使用的航海手册——更路簿的发现,引起了来自历史、文化、法律、海洋史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的广泛关注。随着南海更路簿研究的热潮,泉州沿海地区发现的大量的民间航海针路簿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些源自民间的航海资料,语言精练朴实,包含着丰富的民间航海知识,是研究航海科技史、海上交通史和地理学史等的珍贵史料。从泉州地区现存的各类针路簿的年代和书写的特点,泉州针路簿与历代流传下来的海道针经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针路簿中记录的航线和针路簿涉及的地名等方面着手,揭示泉州针路簿的若干特点。

    2017年02期 v.3;No.10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民国时期“东沙岛劳工惨死案”的来龙去脉——以《申报》为考察中心

    温小平;

    由于南海是著名航行危险区域,为改善南海航行条件,在国际社会的呼吁下,民国时期中国政府在东沙岛修筑灯塔,承担国际责任,履行对南海诸岛的管辖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技术管理水平落后和政局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在东沙岛建筑灯塔,付出巨大的代价,来自浙江宁波等地的60余劳工命丧海岛。"东沙岛劳工惨死案"发生后,幸存劳工和受害劳工家属在同乡会的援助下,走上法律维权之路。最终在国民政府的抚恤之下才得以解决。

    2017年02期 v.3;No.10 4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美学与西方诗学研究

  • 感受文体学:客体的消失

    金元浦;

    我国当前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亟待破除平面化、浅表化和非历史化的倾向。认真反思中外当代文艺理论史变革的重要节点,研究其开拓性的理论贡献,对于我国文艺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重要意义。关注读者为中心的批评理论在文学理论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打破了长期由新批评垄断的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架构。其中美国本土读者反应批评的领军人物斯坦利·费史,将读者、观者、接受者的感受看成理解文学文本的基本方式,并更进一步将读者的接受活动视为一切文学价值产生的本源。他所提出的意义作为事件,阐释模式与结构的"三位一体",以及阐释策略与阐释共同体,都对我们今天的理论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2017年02期 v.3;No.10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素朴”与“感伤”的折中——席勒诗学的人道主义内核

    张秀宁;

    席勒在《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一文中,形象地对艺术与人性的问题进行了历史性分析,并指明了理想的诗与理想的人,即艺术与人性的完整自由之间的异型同构的关系。事实上,"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更是席勒人道主义的政治体系和美学体系的诗学践行,其概念上的二分代表着一种美学上的折中主义。席勒虽然名义上探讨的是一个诗学范型的问题,而实质上,无论素朴还是感伤,最终仍然要归结于"人","人"始终是席勒最关心的问题。

    2017年02期 v.3;No.10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海南历史文化研究

  • 论白玉蟾词

    刘亮;徐莹;

    在白玉蟾生前及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其词作保存在《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海琼玉蟾先生文集》中。最早的白玉蟾词集是《海璚词》。清末同治本《白真人集》有"诗余"一卷。《彊村丛书》中有《玉蟾先生诗余》一卷,《续集》一卷,正是以同治《白真人集》为底本。唐圭璋先生《全宋词》"葛长庚卷"是以《玉蟾先生诗余》为底本。在词牌的选用上,白玉蟾多用[贺新郎]、[沁园春]等长调,应该受到了辛派词人的影响。白玉蟾词题材内容丰富,大体可分为五类,包括"写景题记词""怀古咏史词""酬赠词""咏物词""自述词"等。白玉蟾词的艺术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脱尽方外习气",将文人之真情与道家之仙笔完美结合;二是对词的创作方法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三是融合柳永、周邦彦、苏轼、辛弃疾等诸家之长,创造出缠绵凄楚、刚柔并济的词风。

    2017年02期 v.3;No.10 6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海南咸水歌的嬗变及其原因分析

    张玲;黄桂玲;

    海南咸水歌是海南疍家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是海南疍家人历史和现实的记录。将现在海南疍家人所编辑的咸水歌与民国及以前学者们收集的咸水歌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海南咸水歌中情歌题材的淡化、水上生活内容的减少和教育目的的增强。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主流文化的影响;二是疍家传统文化土壤的流失;三是咸水歌歌手的老年化和咸水歌传承的断代。

    2017年02期 v.3;No.10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

  • 海南省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供给主导”还是“需求遵从”

    王勇;朱彤彤;叶淦;

    从Patrick假说出发,分别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及金融效率三个维度构造了刻画海南省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选取了海南省跨度为二十年(1995~2014)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三个维度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方向并不完全一致;海南省的金融规模与经济增长属于"需求遵从型",而海南省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符合"供给引导型",表明海南省经年的经济增长引致了金融规模的扩张,而金融结构的改善和金融效率的提高显著提升了经济增长。文章研究的政策含义是海南省单纯通过金融规模扩张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并非明智之举,而通过金融制度创新以优化中长期融资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提升金融中介的资金转化效率则是优选之策。

    2017年02期 v.3;No.10 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共享均等创新思路下的现代公共图书馆发展之路初探——海南省公共图书馆发展研究

    周颖;李冕斌;罗昌华;

    海南自建省以来,各届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图书馆事业投入,全省公共图书馆在共享、均等、创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现代公共文化发展之路,在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经费、馆舍面积、文献入藏量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但与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的公共图书馆比较,仍存在较大差距。面对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海南省公共图书馆需从图书馆立法、总分馆制建设、"图书馆+"和"互联网+"等方面寻求突破。

    2017年02期 v.3;No.10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华文媒体与中国近现代化进程

    曾庆江;

    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为代表的海外进步华文媒体在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中担当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它们催生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报刊媒体,并成为中国启蒙与救亡运动的重要舆论平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海外进步华文媒体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重要展示平台,是传播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信息平台,也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沟通平台。

    2017年02期 v.3;No.10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9.11后新加坡的海上安全关切及其因应战略

    朱大伟;

    9.11事件的爆发深刻改变了新加坡国家的海上安全观。海上恐怖主义威胁的现实可能性及其因应之道成为新加坡国家安全规划的一个重要关切。基于对本国海上安全脆弱性、海上恐怖主义威胁现实性以及巨大破坏性的认知,再考虑到国际海事安全体制与环境存在种种漏洞的现实,新加坡依据"一体多层"的防御原则,通过国内制度重构和整合,双边或多边范畴地区性与全球性海上安全合作机制的主导建设或参与,打造了一个剑指海上恐怖主义的海上安全防御体系。新加坡的海上安全建设在改善其海上安全境遇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重重挑战,考验着新加坡与利益相关方海上安全治理的智慧。

    2017年02期 v.3;No.10 109-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海南省社科联(社科院)

    <正>海南省社科联(社科院),是合署办公的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海南省社会科学院的简称。海南省社科联是中共海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学术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海南省社会科学院是中共海南省委领导、省人民政府直属的社会科学综合研究机构。海南省社科联(社科院)设有社科规划办、普及咨询部、学会学术部、科研管理处等业务处室,下设国际旅游岛研究所、南海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地方历史与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和《南海学刊》编辑部,下属有《国际旅游岛商报》。

    2017年02期 v.3;No.10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稿约

    <正>《南海学刊》是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主管,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南海学刊》立足海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和未来,重视基础理论探索,关注现实问题探讨,以展示海南省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面貌和国内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目的,着重发表学术领域立意新颖、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严密、语言精炼、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理论创新的研究成果。《南海学刊》的主要栏目和特色栏目有"中国海疆史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南海政治法律研究"、"南海开发合作研究"、"南海历史文化研究"、"南海经济社会研究"、"东南亚研究"和"海南历史文化研究"、"国际旅游岛研究"、"黎学研究"等。

    2017年02期 v.3;No.10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