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学刊

本刊特稿

  • 海上丝路与南海问题

    金永明;

    中国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关键应合理稳妥地处理南海问题争议。南海问题争议主要包括南沙岛礁领土争议、中美专属经济区内军事活动争议及军舰在领海内的无害通过争议两个方面。为此,在重点分析了这些争议的特点和焦点以及应对的措施后,特别强调了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政策和倡议以及"立场文件"的重要性,尤其要求美国采取包容性和建设性的立场和态度对待南海问题争议,以避免南海问题扩大化和复杂化,确保南海安全秩序。

    2015年04期 v.1;No.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辞章、义理、考据:知识构成与学术的批评方法

    傅道彬;

    学术批评应该以知识素养为基础,缺少知识支撑的批评是苍白的,但知识积累本身并不能替代学术批评方法的运用与变革。古典学术的通人气象和辞章、义理、考据的方法,对当代学术批评具有借鉴意义。文学批评中的见识是一个学者的视野胸怀,是其思想高度和理论关怀。

    2015年04期 v.1;No.4 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哲学研究

  • 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依据在于内省与自觉

    祁亚辉;

    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属性在于其社会性、普遍性、基本性和基础性,它既是社会成员所共同认知的思想意识和观念认知,也是社会成员所共同遵循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依据在于每个社会成员的自我修身。家庭是自我修身的第一起点,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第一课堂,而社区则是家庭生活方式的社会延伸。在当今中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紧紧抓住家庭和社区作为第一载体,紧紧抓住那些对社会产生乘数影响的"关键少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2015年04期 v.1;No.4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实体形式与艺术自律——马尔库塞艺术革命理论探析

    张婷婷;

    在《审美之维》一书中,马尔库塞从艺术与现实的双重关系入手,阐释了艺术的革命性意义,并基于艺术对现实的异在性和超越性,论述了艺术的革命任务及其与革命实践的关系。艺术与现实的双重关系植根于艺术自身所具有的两种形式,其一是现实形式,即艺术以商品化的形式成为现实的组成部分;其二是实体形式,通过这种形式艺术传达出与现实存在不一样的内容。艺术的实体形式归根于美的理念和艺术自律,在这种形式之下,艺术能在主体之中培育出一种新的感性,借此艺术成为培育革命主体的重要方式。

    2015年04期 v.1;No.4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政治学研究

  • 民主的局限:哈耶克政治思想研究

    樊凡;

    民主的价值虽毋庸置疑,但方法论意义上的民主却有着明显的缺陷。以利益之争为基点的民主理论与实践,试图通过政治权力与利益结合的方式化解问题,但却可能强化、固化、甚至恶化了问题;以公共选择为视角的民主理论,假设人们在政治实践中能够达成一致同意并由此做出最优政治选择。但在民主实践中,一致同意原则往往蜕化成非一致同意、甚至是反一致同意的多数决定原则,符合利益之争的民主理论对民主实践的想象。此外,程序的正当不足以支撑政治选择的正当性,所谓最优政治选择亦离不开对政治选择目的和结果的正当性考量。

    2015年04期 v.1;No.4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为何冷落廊下派的政治哲学

    徐健;

    思想史研究通常冷落廊下派的政治哲学,其原因在于德国唯心论哲学史观的暗中影响——没有恰当评析廊下派关于价值和激情的学说。其实,政治学始终或隐或显地在廊下派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廊下派认为政治生活虽无关乎善恶,但却是一种享有自然价值的活动,其虽否认激情对政治生活的效用,但主张行动者应带着合乎理性的情感去参与政治。因此,廊下派的政治哲学是一种古今转变之中的新型政治哲学。

    2015年04期 v.1;No.4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社会学研究

  • 从永恒的结构到变动的整体——《伊隆戈人的猎头》释读

    姜志刚;

    针对民族志书写的"表述危机",罗纳托·罗萨尔多引入历史角度描述、解释所谓的原始部落,使之前永恒的社会变成了缓慢变动的整体,实现了历史与结构的动态统一,避免了虚假社会样本的制造,成功实验了历史民族志的书写。在《伊隆戈人的猎头》中,围绕个体与群体行动,通过深描"猎头"习俗,罗纳托·罗萨尔多提供了认识伊隆戈社会的新途径,克服了小型部落社会研究中共时性描述和均质化倾向造成的认识不足。

    2015年04期 v.1;No.4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台湾治理邻避冲突的经验

    邵庆龙;饶蕾;

    "邻避"一词,是西方学者在研究社区反对某些对环境有潜在危害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邻避冲突是工业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也是政府治理的新课题。具有相似社会文化背景的台湾地区在治理邻避冲突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包括透明化的污染申诉机制、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经济补偿以及强制力的环境保护协议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5年04期 v.1;No.4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法学研究

  • 论对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以新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为视角

    朱淼;

    2014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现行行政诉讼法作出了大篇幅的修改,司法机关有权对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然而针对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规范的司法审查,这次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仍然遗留了不少问题,如检察机关不能成为启动司法审查的主体、法院的审查不具有最终效力等。论题在借鉴了域外司法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制度后,对我国新行诉法下的司法如何有效地审查规范性文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能对我国司法机关有所帮助。

    2015年04期 v.1;No.4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依法治国背景下农村居民的法律规避研究——以纠纷解决为中心

    张红昌;

    依法治国的推进要求树立宪法与法律的权威,强调一切公民、组织的活动都应严格遵照法律而行。然而,农村居民在遭遇纠纷之时往往选择法律规避,常常通过非法律方式解决纠纷。农村居民选择法律规避并非完全出于法治意识淡薄,而是法律规避通常有利于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并非与法治完全对立。法律规避在农村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有其客观的现实原因。即便如此,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依然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以有效减少法律规避,从而增强宪法与法律的权威。

    2015年04期 v.1;No.4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填海造地新增土地使用权取得主体研究

    王永飞;唐俐;

    通过填海造地活动,能够有效地缓解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扩大城市生存发展空间。但是由于填海造地新增土地使用权取得主体资格范围单一,与《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的规定存在冲突与矛盾,不利于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区分填海造地的不同类型,适当扩大新增土地使用权取得主体资格的范围十分必要。可按照海域所有权人填海造地与海域使用权人填海造地两种类型,分别确定填海新增土地使用权取得主体的资格范围。

    2015年04期 v.1;No.4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经济学研究

  • 科技创新的激励政策组合、优化与保障

    周彬;

    增加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是中国经济在经济增速放缓情况下的必然选择。需要根据研发创新主体的不同实行不同的激励。具体措施除了加大政府研发投入,还须完善财政金融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科技人力资源政策以及外商投资政策和国际贸易政策。因为这些政策相互之间可能有强化或者削弱的关系,激励研发创新的政策需要组合与协调。故需要加强各种科技管理事务的协调而不是增加直接干预;各种政策的作用要进行组合,发挥最大效力。调整政府职能、优化创新环境、改革国有企业也都有助于实现研发创新的深层次激励。

    2015年04期 v.1;No.4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厂商雇佣规模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含义——基于一个微观视角雇佣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王涛;

    从雇佣与解雇成本出发,建立一个基于微观视角的雇佣模型,运用动态最优理论给出影响厂商雇佣决策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真实利率水平和真实工资水平的降低会显著提高雇佣规模,而资本存量的增加对就业的促进作用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根据相图分析,给出政府管理层实现就业目标以及厂商实现最优雇佣规模的政策建议。

    2015年04期 v.1;No.4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国际旅游岛研究

  • 海南省城乡一体化现状研究——来自三亚市5个城乡社区的调研报告

    王胜男;李龙;

    海南建省晚、起点低,城镇化推进相对滞后,但作为我国唯一省级单元的经济特区,近30年来,始终在努力探索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建设途径。三亚市作为海南省的副中心、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南部核心,城乡一体化建设位于全省前列。论题以社区调研一手数据为基础,从城乡均衡、城乡保障两个方面着眼,探讨三亚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现状,为"新常态"的海南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现实依据。

    2015年04期 v.1;No.4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运行评估、国际比较与政策建议

    刘薇;张应武;

    离岛免税是中央赋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项重大政策支持。针对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实施3年来的内容演进、运行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国际上其他离岛免税地区的政策比较和经验总结,提出海南离岛免税应放宽限制条件、开放离岛条件、采取嵌入式经营模式和降低准入门槛等政策建议。

    2015年04期 v.1;No.4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房地产新政背景下的海南房地产业发展分析

    海菁;马国强;

    2015年3月30日多部委联合提出的房地产新政是"托市"而非"救市",海南省政府为了积极响应新政,提出了促进海南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措施。在宽松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下,海南的房地产业开始企稳,但仍存在住房闲置率较高、去库存压力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房地产发展缺乏规划、开发不均衡等问题。为此,应该通过刺激需求、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灵活运用互联网金融以发展房地产众筹等方式,来促进海南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2015年04期 v.1;No.4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南海历史与文化

  • 《更路簿》对海上丝路南海空间格局构建的研究

    赵亮;张争胜;南文龙;

    海南历代渔民根据远航经验手绘的《更路簿》,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航经与文物史证。尽管当代《更路簿》作为航海指南的作用逐渐淡化,但其所承载的文化、政治属性在"海上丝绸之路"南海地区空间格局构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更路簿》与"海上丝绸之路"二者相互联系,互相促进,《更路簿》对"海上丝绸之路"在我国南海地区空间格局构建的研究中,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理论支持。

    2015年04期 v.1;No.4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论南海传统文化资源体系

    温小平;

    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环南海区域、南海海域和南海诸岛,留下大量认识南海、利用南海、改造南海的文化资源,既有历史文物、文化遗址、文化建筑群等物质文化资源,也有以海为田的海耕文化、以海为商的海洋商业文化、南海海神崇拜和宗教信仰、南海海洋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资源,更有包括制度化的文化、民俗、民风文化等在内的制度文化资源。从文化类型角度对南海文化资源进行分析,对南海文化资源的整体性、系统性认知,是从事南海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实现南海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2015年04期 v.1;No.4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黎学研究

  • 中华海洋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前途光明——两岸首届中华海洋文化论坛综述

    邓颖颖;詹兴文;

    <正>中华海洋文化论坛(2015·海南)于2015年11月27-28日上午在海南琼海博鳌召开。论坛由海南省社会科学院与台湾海洋大学共同举办,主题是"东海与南海: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华海洋文化的发展复兴"。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以及老挝的8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海洋文

    2015年04期 v.1;No.4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海南省社科联(院)

    <正>海南省社科联(院),是合署办公的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海南省社会科学院的简称。海南省社科联是中共海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学术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海南省社会科学院是中共海南省委领导、省人民政府直属的社会科学综合研究机构。海南省社科联(院)设有社科规划办、普及咨询部、学会学术部、科研管理处等业务处室,下设国际旅游岛研究所、南海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2015年04期 v.1;No.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 南海学刊2015年总目次

    <正>~~

    2015年04期 v.1;No.4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稿约

    <正>《南海学刊》是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主管,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南海学刊》立足海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和未来,重视基础理论探索,关注现实问题探讨,以展示海南省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面貌和国内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目的,着重发表学术领域立意新颖、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严密、语言精炼、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理论创新的研究成果。

    2015年04期 v.1;No.4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下载本期数据